阮阿姨,60多歲,廈門海滄人。20多年前左眼外側下方無端長了一顆小“痣”,開始只是暗褐色的小點,與一般的痣沒有區(qū)別。10年間慢慢變大,變黑,足有一例黃豆大小。阮阿姨覺得這嚴重影響外觀了,就找個地方點掉了這顆痣。
沒想到這顆痣不見消失,反而越變越大,又10年,該痣變得足足有一角硬幣般大小。1個月前,該痣的表面腫脹,并開始破潰,一開始流出黑色膿液,之后變成紅色的膿液。因為靠近外眼角,膿液常常流入眼睛里面,影響視力。意識到可能并不是一顆痣那么簡單,在兒子的陪同下,阮阿姨來到廈門眼科中心就診。
廈門眼科中心眼整形科鄧坤明醫(yī)生接診,診斷為“基底細胞癌”。兩只上臂備皮三天后,鄧坤明醫(yī)生為其施行了“左眼下瞼腫物切除+皮瓣移植+眼瞼成形術”。手術切除了病變部位,由阮阿姨左上臂內側的皮膚進行了植皮,最終消除了這顆潛伏了20多年的痣。
眼周的基底細胞癌修復還是有一定難度的,需要顧及眼瞼的功能和外觀。鄧坤明醫(yī)生介紹:“阮女士的邊緣與基底部切除很干凈,無殘留。下瞼相比上瞼而言,皮膚較松,手術后,疤痕緊縮易導致畸形或者眼瞼外翻,對術者要求較高。阮阿姨手術很成功,并沒有造成畸形。”
知識鏈接:
基底細胞癌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癌腫。男性比女性稍多,老年人比青年人多見。臨床上,近年來,年輕患者越來越多,不時有20、30歲患者被診斷為基底細胞癌。
基底細胞癌與日光照曬有密切關系,所以好發(fā)于日光照曬頭、面、頸及手背等處,尤其是面部較突出的部位。開始是一個皮膚色到暗褐色浸潤的小結節(jié),較典型者為蠟樣、半透明狀結節(jié),有高起卷曲的邊緣。中央開始破潰,結黑色壞死性痂,中心壞死向深部組織擴展蔓延,呈大片狀侵襲性壞死,可以深達軟組織和骨組織。本病呈慢性進行性發(fā)展。
眼睛周圍突然長痣要引起重視。特別是長在內眼角的痣,因為靠近淚小管、淚道等部位,影響范圍和手術難度更大。另外,長了很久的痣,如果出現表面潰爛或突然間長大要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
預防
在青少年時就應注意防止過度的日光曝曬。老年人更應保護好皮膚,防止過強的日光照射。對各種慢性皮膚病應積極治療,防止發(fā)生癌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