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知道近視了如果不想戴眼鏡,近視度數(shù)低且角膜條件好的可以選擇近視激光手術,角膜條件不夠的近視患者或者1800度以下的高度近視患者可以選擇ICL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。可以如...[詳細]
梅女士,今年48歲,是地道的青海人,也是一名女畫家。對視覺要求一向嚴格的她,放棄了在本地手術的機會,不遠千里來到廈門眼科中心做翼狀胬肉手術。因為她聽說廈門眼科中心翼...[詳細]
近日,來廈門眼科中心螨蟲性瞼緣炎門診,查螨的患者中,有不少人是家有貓貓狗狗的愛寵人士,還有的養(yǎng)的是鸚鵡。這些寵物主人不約而同的出現(xiàn)了眼睛干、癢、分泌物多的螨蟲性瞼...[詳細]
陳小姐是廈門口腔醫(yī)院的口腔醫(yī)生,2017年12月到廈門眼科中心找到屈光手術中心的揭黎明主任做近視激光手術,同時選擇了當前主流的全飛秒smile,沒想到,做完后,她竟把老公、同事都...[詳細]
今年43年的李先生,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,也是家里的頂梁柱。可他怎么也沒想到,他竟然早別人20年得了白內(nèi)障,而這一切是糖尿病鬧的。...[詳細]
十二月,寒冬來臨,暖陽相伴。早上七點半,開診時間未到,廈門眼科中心1號樓五樓5號(遺傳眼病門診)診室門口,早已人滿為患,一束燈光正好打在女主人公馬晶晶的臉上。...[詳細]
曾阿姨今年58歲,是一名加拿大華裔醫(yī)生。最近,她卻選擇在廈門眼科中心做白內(nèi)障手術,手術還徹底解決了老花眼,重享無鏡人生。 眼科中心還真名不虛傳,我感覺特別好,現(xiàn)在看遠...[詳細]
一般而言,外傷手術找外科醫(yī)生,眼科手術找眼科醫(yī)生。但,外傷手術找眼科醫(yī)生還是頭一次聽說,而且這個外傷還不是眼球的外傷。 近日,廈門眼科中心眼底病專科蔡錦紅主任就收到...[詳細]
今年78歲的黃大爺和70歲的余大媽都是廈門市人,兩人的家離得比較近。1970年,22歲的余大媽嫁給了30歲的黃大爺,這一牽手,就是整整48年。...[詳細]
近日,廈門眼科中心眼底二病區(qū)的醫(yī)生護士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謝信。感謝信上每個醫(yī)生護士的名字,都是用盲文打出來的,下排還用鉛筆標注了拼音。...[詳細]
這封感謝信,號稱廈門眼科中心2017年度感謝信,作者是長汀的一位男老師,患者是他的妻子范老師。...[詳細]
在小泉的記憶里,從6歲開始,爸爸媽媽就帶著他不斷的穿梭于家和醫(yī)院之間。他對童年的印象滿滿都是理療、針灸、推拿、牽引,可是十幾年過去了,小泉的脖子依然還是歪的。小泉一...[詳細]
2017年1月2日,《廈門晚報》“我要說”欄目表揚了兩個廈門醫(yī)生,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先介紹一下,登報人許女士是代替弟弟和弟媳來感謝廈門眼科中心的兩個位醫(yī)生,他們分別是陳偉...[詳細]
都說40多歲的男人一枝花, 因為絕大多數(shù)40多歲的男人,都進入了收獲的季節(jié),事業(yè)有成,婚姻美滿。而40多歲的男人,也是人生負擔繁重的時候,上有老人要贍養(yǎng) ,下有孩子要教育,...[詳細]
王女士是一名都市白領,三十多歲的她戴軟性隱形眼鏡已有十余年。前不久,王女士遇上了麻煩事。 一天清晨醒來,王女士就感覺右眼視物模糊且伴有異物感,因急著上班就沒特別留意...[詳細]
掃描二維碼關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微信
掃描二維碼入群獲取更多眼科資訊